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理念 >>医院文化 >>医院人文 >> 正文

文化理念

医院人文

医生最大的乐趣是工作

发布时间:2013-06-05 浏览次数:
字号:
+-14

  作为福彩3d副院长,王培仁一生主编了11本书。由他主编的《内科学》一书,成为全国大专医学院在校学生使用的教材。

  他在家人眼中的形象有一点模糊不清,并不是因为他已经离开十多年了,而是因为他把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自己衷爱的医学事业上,留给家人和自己的时间太少了……

  英文说得比中文好

  王培仁的父亲在天津起士林西餐厅当厨师,从小接受的是西式教育,上的是教会小学和中学,从小学到大学,他的老师、同学大多是外国人,所以王培仁的中文不如英文说的好。1941年王培仁从齐鲁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在兰州中央大学当讲师。

  他常说,医生一定要掌握好英文,这样便于吸收全世界先进的东西。当初,妻子蔡斐茜就是因为他每天晚上教她英语,才获取了她的芳心。

  当时美国有一个医学组织叫“美国医药助华会"(ABMAC),在中国有5个城市被指定为医学中心,为美国医药助华会培养医药人才,这5个中心是北京、上海、南京、广州和兰州,总部设在上海。王培仁是被兰州医学中心选送出国的。

  美国医药助华会在中国的总负责人是前国民党政府卫生署署长刘瑞恒。美国医药助华会负责去美国的来回路费,以及日常生活费用和进修学习的费用等。当时的生活费用每月为170美元,留学生省吃俭用刚可以维持生活。

  1947年,王培仁坐船由上海出发,途经日本横滨和美国檀香山到达美国西海岸旧金山,历时20多天。檀香山的风景秀丽迷人,侨居檀香山的以日本人为最多,其次为中国人。中国人开设的商店处处可见。在市区内可听到从遥远的山区传来的用唢呐等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中国传统乐曲,这让身在异国他乡的王培仁感到非常亲切。

  在出国前,美国医药助华会根据每个人的专业和要求,已在美国为大家找好了适当的进修单位。最初王培仁在美国底特律的一家医院(Hermann Keefer H0spital)工作学习,它是一个结核病医院,有一千多张病床。开始做实习观察员,后来医院方面看到王培仁的业务水平和英语水平不错,就升任他为住院医师,负责病人的诊疗和管理以及向上级大夫汇报病情和参加讨论等。

  在该院工作学习期间,王培仁结识了不少美国同事和在该院学习的其他中国留学生,并结交了不少的朋友。有些美国同事是很友好的,不但在工作学习过程中相互帮助,在业余时间也相互交谈,一起娱乐,如研究照像技术,交流经验等。但也有些美国人轻视中国人,王培仁就不与他们来往。

  在医院工作学习期间,医院提供给王培仁一个单间宿舍,备有电话和盥洗室,每天早晨有黑人女服务员打扫卫生,态度和蔼友好。在该院学习的一位朝鲜留学生见王培仁写的中文信,甚为惊讶,说他很有学问,因为在朝鲜只有有学问的学者才会写中文。 

  离开底特律后,王培仁到纽约市康乃尔大学医学院进修。康乃尔大学本部在纽约州的依斯柯(Etheca),而医学院在纽约市。医学院的教学医院有两部分,一部分在纽约医院(New YorkHospital),为医学院本部所在地,另一部分在纽约市立医院叫伯尔尤医院(Bellevue Hospital),它是一个公共医院,收费较低,为一般收入较少的平民百姓看病住院的地方,所以病人和病种均较多,是一个医学教学的好地方。

  王培仁在纽约市立医院第二部分学习,主要偏重于临床心血管疾病,参加临床工作和临床讨论会,并参加纽约医院院本部的总查病房以及各专题讲座等。进修班学员约有10名左右,大多数为美国私人开业医师。按美国政府规定,私人开业医师需要每隔数年进修一次,以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教学人员均为主